積食防治的幾個有效方法
因為小寶寶消化功能還沒有發育健全,出現飲食不合理,就會引發積食,還有嘔吐、肚子疼、發燒、厭食、咳嗽、腹瀉、便秘等不適反應。專家在這裏教你三招對付孩子節後積食。
如果小寶寶出現早上口臭、舌苔偏厚、唇幹裂還有晚上盜汗、腳心、腹部灼熱等情況,一些三周歲以下的寶寶食指青筋變粗,很可能積食了。專家建議,先飲食調節,再考慮用藥,若發燒超過38.5℃或病情不減,要求助兒科醫生。
飲食調節
一旦寶寶出現沒食欲、常常咳嗽等等症狀,卻沒有外感症狀時,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。
要注意,一日三餐不要吃得過多,主要吃清淡的、容易消化的食物等,拒絕油炸、膨化食品,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,可適當吃些魚蝦。
還有,一定讓寶寶多喝水,按時睡覺、及時大小便,不去人多的地方,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。
藥物消食
一旦寶寶的症狀沒及時緩解,要考慮用消食藥了。
專家建議:
1、大便幹的寶寶:使用肥兒丸,爛積丸等藥物,幫助消積、化滯。
2、內熱的寶寶適合健兒清解液之類的藥物,幫助消積、清熱。
3、咳嗽的寶寶使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。
4、嘔吐的寶寶使用藿香正氣等。
推拿消食
倡導爸爸媽媽們給寶寶進行積食按摩,幫助消食、清熱。專家介紹了一下方法,有消食退積的效果,還能清熱、安神,對於發熱的積食患兒可以三法聯用,每天每種方法分別推拿10分鍾。
1、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尺側,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,每分鍾推150-200次。
2、瀉大腸沿患兒的食指,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,每分鍾推150-200次。
3、清天河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(即手心一麵的胳膊中間部位),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,每分鍾150-200次。
還有,選用白蘿卜2斤、生薑2兩、大蔥4棵,剁碎後炒熱,放在寶寶肚子上,用手搓至肚子發汗即可,也能消、退熱。
總結:小寶寶消化功能還沒有發育健全,就會引發積食,爸爸媽媽們可選用飲食調節,藥物消食,推拿消食的方法給寶寶解決問題。平時主要吃清淡的、容易消化的食物等,就不容易讓寶寶換病了。
留下評論